捻军是由捻子(一称捻党)发展起来的(捻为淮北方言,意即一股一伙),捻子是中国太平天国时期发源于雉河集(今涡阳县)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,成员主要为不满清政府的横征暴敛的农民和手工业者,经常在安徽、江苏、河南、山东等地活动。
1853年(咸丰三年),捻子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发动大规模起义,起义后的捻,称捻军。咸丰四年(1854年)九月廿七日,捻军盟主张乐行率部由凤阳临淮水陆并下,二十八日攻克五河县城,知县狄融被击毙。捻军占领五河后,清军游击(清军下级军营)滕家胜来战,捻军西走七里庙扎营屯兵,歼灭滕家胜后,捻军在沱湖边征调渔舟,训练水师,北渡沱湖入泗州境,十月初七日捻军离开五河沱湖。
咸丰八年(1858年)三月,蒙毫捻军张隆、李允等部东进,29日占领五河后,亦在沱湖修整。
捻军扶危济困,纪律严明,所到之处,深得百姓的拥护,后人为纪念挥军,遂把当年捻军北渡泗州的渡口称作“捻军渡”。(整理:张学勇 阮持银)